查看原文
其他

颅底外科学习感悟(三)

海军总医院赵英杰 神外资讯 2019-07-02


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,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赵英杰博士带来的随笔:颅底外科学习感悟(三),欢迎阅读、分享!


(一)额底纵裂之前交通动脉


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认知的提高,现在很少有专家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了。此处,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:


其一,应有之义。


额底纵裂入路之纵裂分离,保护大脑前动脉、前交通动脉,如同翼点入路之外侧裂分离保护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一样,是应有之义。


有经验、有耐心的专家,完全可以在保护前交通动脉的情况下,切除颅咽管瘤等病变。


无论过去,还是现在,是否切断前交通动脉之争论,不是显微技术问题,而是学术认知的问题。


其二,与时俱进。


近些年来,不但可以不切断前交通动脉,而且追求尽量保护前交通动脉的穿支。穿支保护,是近些年来显微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。这也是衡量一个神经外科医师显微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。


其三,思维意识流。


多年前,曾有“哑区”概念,即通过切除额极、颞极、小脑外侧三分之一,达到方便显露的目的。


经额底纵裂入路切断前交通动脉,实际上与“哑区”切除,是近似的思维意识流。即,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,切断前交通动脉,多数不会造成脑梗死等并发症。既然如此,切断前交通动脉,无疑会方便显露。


其四,理性看待。


经额部纵裂入路,有时切断前交通动脉,此方法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。


从近些年的国际学术会议看,日本学者在施行神经外科手术时,不但有时切断前交通动脉,而且有时也切断后交通动脉。


理性看待国外经验,结合自身诊疗平台,建立自我智识。

 

(二) 显露


神经外科医师其职场生涯的三分之二时间,是在做“显露”工作。


显露也分几个阶段:

1. 切皮、铣骨窗,硬膜外操作阶段;


2. 硬膜内操作,分侧裂、纵裂、脑池等,显露病变阶段;


3. 磨除颅底骨质阶段,如前床突、后床突、内听道、颈静脉结节的磨除等;


4. 切除部分病变,显露重要结构阶段。如听神经瘤,囊内切除减压,逐步显露面神经等。


所以,中青年医师,要步步推进,不可冒进;要经过时间沉淀、病例积累,做好显露工作。


想想我们的工作,为什么我们的手术没能顺利进行? 多半是显露出了问题。


(三) 原创与理念哲学

 

行业造就世界影响力,我们的努力方向:


其一,原创与先驱。


想想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,之所以获奖皆因原创、创新、先驱、开拓。


神经外科亦不例外。


想想显微神经外科的先驱,如Yasargil、Jannetta、Malis、Sundt、Rhoton、Sugita等;想想1980年颅底外科协会的成员,Samii、Rhoton、Derome、Basso、Takakura等;再想想Samii的面神经保护、Kawase三角、Rhoton视交叉位置理论等等,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是:致力于原创佳作。


其二,concept,理念哲学。


具有原创性先驱性工作,必然产生、发展新的理念,进而又将理念上升为理念哲学。


What is “microneurosurgery”?


What is“minimally invasive”?

……


理念引领,理念传播与接受,必然造就世界影响力。


反思我们在国内会议经常的引用,如Cushing说、Yasargil说、Rhoton说、Samii说,其实我们是在借用他人的理念。


当理念上升为理念哲学,当理念哲学广泛传播,话语权便建立了。



(四) 黄昏断语一二三


其一,experimental surgery.


从人物看历史,历史风云人物。


近一百年欧美神经外科,Harvey Cushing、Dandy、Yasargil、Rhoton皆为历史璀璨星光。


从大师的成长,看欧美外科医师的培养:需要经历很长时间、甚至终身的实验外科学习。


相信未来,我国外科医师培训,会逐步增加实验外科培训内容。


其二,minimally invasive.


既往,常谈及显微神经外科、立体定向、神经内镜、介入技术等技术手段,以借助之“工具”论微侵袭(微创)。集中在术中阶段,即intra-operative。


现在,what is minimally invasive?


minimally invasive,是一种临床治疗过程,一种治疗结局。


临床过程,即术前准备、术中处理、术后管理;治疗结局,即手术并发症少、有效控制。

 

其三, Samii教授理论

 

what is “minimally invasive”?


Samii教授的部分观点是:并发症越少,就越微创。The less complication, the more minimally invasive.


保护神经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,便是微创。


微创,是一种理念。


但是,按照Samii教授以上观点,颇有以“成败论英雄”之感,以临床治疗的结局论“微创”。


(五)颅咽管瘤切除

 

Samii教授:如何选择手术入路?

 

其一,从midline tumor之根本,思考入路。


其二,从safe and simple的哲思,选择入路。


(六)应有之义

 

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要不断加深手术入路的理解,深刻领会手术入路的基本内核。


知识、实践、思考,反复体味,总结成败,唯有此,才能掌握手术入路的基本内核。


基本内核,也即精髓。


学术话语中,常常提及颞下入路、乙状窦前入路、Poppen入路,这三个入路有什么共同之处吗?横向归纳、再归纳。


笔者管窥,共同点之一:据病变特点,均需切开小脑幕。相同中有不同,切开小脑幕的具体位置,各有不同。


切开小脑幕的入路,幕上下沟通,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幕上下联合入路。


颞下入路、乙状窦前入路、Poppen入路,是“幕上下联合入路”。


这三个入路,并非为切除颞叶及枕叶病变而设计。


既往要求抬起颞叶或枕叶充分,以达充分显露病变,因此骨窗位置要足够大、足够高,高达顶结节附近。但是,因有Labbe静脉,其实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抬颞枕的高度。此时,似乎骨窗高开,并无益处。那么,我们就努力将骨窗开到足够低、低……,这是颅底外科精神。


颅底外科发展的早期,开颅具有“大骨瓣”精神。时光如梭,技术发展,现在颅底外科开颅不再强调“大骨瓣”开颅了。


Keyhole Skull base surgery, 逐渐走向舞台的中心。



(七)英语 


闻及,日本、韩国学者的英语,笔者认为:Bad in pronunciation, good in fluency.


日韩学者的英语发音确实差,但确实流利。


大体来看,中国学者英语发音其实是很好的,但不够流利。


流利,展现自信。


不流利,会把发音好的优点掩盖。


未来,让流利的中式英文Chinglish风靡世界!


那也是伟大复兴的体现。


(八)扬弃

 

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,不能言必称《Neurosurgery》,要树立文化自信,永远不能忘却阅读本民族的行业品牌杂志。

  

那种认为,长期关注国内杂志会拉低自己水平的想法,是极端错误的。  


做接地气的事,阅读适合本国国情的杂志。同时,国外杂志的理念、方法、技术,我们要理性的借鉴,有选择,有扬弃。  



相关链接



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!!!打开手机微信(6.3.16以上版本),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,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,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,选择置顶公众号,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!从此,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!


《神外资讯》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如希望转载,请联系“神外助手”。请各微信公众号、网站及客户端尊重《神外资讯》版权,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“神外资讯”。《神外资讯》,欢迎您转发朋友圈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